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以2小时05分37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·鲁托以2小时18分45秒摘得,同样创造了新的女子组赛会最佳成绩。
赛事盛况:万人齐跑,展现城市活力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本届北京马拉松延续了高规格的组织水平,赛道贯穿长安街、奥林匹克公园、鸟巢等标志性景点,全程42.195公里,沿途吸引了数十万市民围观助威,北京市政府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提前部署了医疗、安保及志愿者服务,确保选手安全完赛。
比赛当日天气晴朗,气温适宜,为选手创造佳绩提供了有利条件,男子组比赛中,阿贝拉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卫冕冠军、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1分12秒的优势冲线,赛后采访中,阿贝拉激动地表示:“北京的氛围太棒了,观众的热情让我充满力量,破纪录是c7正版入口团队协作的结果。”
女子组方面,鲁托凭借稳定的配速策略,在后半程反超埃塞俄比亚选手耶沙内,首次在中国赛场夺冠,她特别感谢了赛道补给站的效率:“每5公里的补给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,这帮助我保持了最佳状态。”
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大众跑者彰显体育精神
中国选手在本届赛事中亦有突破,李子成以2小时10分28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,总排名第八;张德顺则以2小时26分19秒位列女子国内组榜首,两人均达到巴黎奥运会参赛标准,为中国马拉松注入信心。
大众跑者同样是赛事的主角,76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0分完成全程,这是他c7在线娱乐平台第15次参加北马。“跑步让我年轻,只要身体允许,我会一直跑下去。”王建国的故事引发媒体关注,成为全民健身的生动缩影。
科技赋能赛事,绿色理念受推崇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AI人脸识别系统,选手可通过“刷脸”快速领取物资;赛道沿线设置智能心率监测站,实时推送数据至选手佩戴设备,组委会推行“零废弃”计划,所有补给站采用可降解杯具,赛后垃圾分类回收率超90%。
国际田联官员马克·汤普森评价道:“北京马拉松在组织与创新方面树立了标杆,展现了体育与科技的完美融合。”
展望未来:马拉松热持续升温
随着国内路跑文化普及,马拉松已从专业竞技延伸为全民参与的社交活动,据统计,2024年全国预计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超2000场,参与人次将突破500万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表示:“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赛事服务,推动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共赢。”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全球跑者提供了竞技舞台,更以体育为纽带,传递了健康、坚持与团结的价值观。